2016/11/13 法鼓山農禪寺,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是法鼓山的開山宗師東初老人,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以務農維生,禪修生活為主的原則而取的,最初只有一棟二層樓農舍,1971年由東初老人率領弟子建造,1975年農舍落成啟用
2010年農禪寺改建, 開山農舍同步整修, 僧眾搬出農舍, 而僧眾們在此內化的農禪家風, 聖嚴家教, 蔚為一股持續不斷的農禪家風
農禪寺全區導覽圖
汽車停車場, 行駛大度路往淡水關渡方向, 經機慢車道加油站, 約300公尺右轉入寺, 並依指示分區停放
農禪寺停車場
連廊, 進入大殿的主要通道, 以兩側不對稱, 兼具透光與隱蔽作用的門牆, 形成層次細緻分門的灰色空間
水月池, 以回收雨水為主要水源, 猶如一面明鏡, 隨著風. 雲. 夕陽. 月光的變化, 呈現不同的池面風采
大殿, 造型簡約堅實, 展現頂天立地, 屹立不搖的氣勢
走進其中, 地板和牆面構築而成的空間, 透露出古樸莊嚴的沉靜和攝受力
自西側牆面流瀉下的 "心經" 經文, 隨著自然光影變化, 提醒人們, 緣生緣滅
大殿佛像, 白玉釋迦牟尼佛端坐須彌座上, 寧靜安定
蓮柱
龍魚
金剛經牆, 是模仿直條木紋, 水刀鏤空切割而成
全經5千多字, 共用106片板材, 垂掛在L型建築牆面上, 宜說直指人心的禪宗教法
細讀金剛經
莊嚴肅穆寧靜的氣息
巨型圓柱
藍天白雲, 天氣涼爽舒適
人慈悲門, 佇立在大殿後方, 原是農禪寺的入口 (三門), 為聖嚴法師於1985年為區隔寺院內外所建
禪堂, 懷抱在L型建築裡, 為禪眾打坐. 習禪. 鍊心提供簡單. 清靜. 安定的氛圍
休憩靜心椅
造形特別休憩椅
天然木材拼接成獨特休憩椅
山巒與稻田
人慈悲門
法鼓書店
農禪行願館, 解禪輕食
開山農舍, 老農禪寺舊大殿, 形式仿老農禪寺的鐵皮屋大殿, 將舊禪寺大殿供奉西方三聖安座此處
東初老人在二樓設置文殊殿, 供奉代表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
佛祖
一群志工, 從法堂走出, 前往水月池
志工們熱情專注地清洗水月池
師父不時地慰問志工們辛勞
志工們辛勤地將水月池清理乾淨
結束今天的法鼓山農禪寺參訪之行
中午到張吳記什錦麵, 品嚐古早味現炒料理, 超大碗的什錦麵
店內麵食共分小碗 (2人份) 100. 中碗 (6人份) 及大碗 (10人份), 非常特別的料理